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特色产业助美丽甘都走上乡村振兴快车道

时间:2021-05-13 11:23人气:来源: 海东日报

  春日里,走进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一幅乡村振兴美丽图景映入眼帘:村庄里绿树成荫、花草成海;养殖大棚内牛羊成群、膘肥体壮;五美庭院、孝善之家、好媳妇、好婆婆,遍地开花。

  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从外在美到内在美,甘都镇的蝶变,是镇党委、镇政府把“美丽甘都、富裕甘都、幸福甘都”的工作理念落到实处的结果,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美、群众富变为了现实。

  吃上“生态饭” 端起“金饭碗”

  走进甘都镇东四村,一座依山而建的现代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出现在眼前,牛舍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吃着新鲜美味的草料。这里是化隆县隆元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是东四村村民马元从“拉面人”转型“养殖大户”,吃上“生态饭”,端起“金饭碗”的地方。

  “今年才开始,我已经出栏了10多头牛,每头牛都在800斤左右。按照市场价,一头牛能卖到2万余元,除去成本一头牛的利润也有近1万元,真是牛年好兆头,养牛有奔头呀。”算着自己这本“养牛账”,谈起自己的“致富经”,马元笑得合不拢嘴。

  开办养殖场之前,马元在湖北省襄阳市开拉面店,2008年看准机会才开始接触农业养殖,建立养殖场,开启自己的致富之路。刚开始,他对农业养殖并不了解,为了把牛养好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从牛种的选择到牛犊的培育,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在化隆县畜牧局的大力扶持下,他养起了80头牛,到目前为止发展到200余头。

  养殖场建好后,马元不忘对市场的考察,时时搜集信息,细心的他看到了牛肉市场的发展前景。

  随后,马元决定放手一搏,用开拉面店积攒起来的本钱做大养牛业。也是这一年,甘都镇党委政府来到东四村考察,鼓励马元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以牛产业为依托,全力以赴建设乡村振兴农业养殖产业基地,并积极联系外地的拉面人,使用化隆当地的牛肉,为拉面特色产业助力。

  马元首先联系了在浙江省台州市开了11年拉面店的化隆籍村民马成。“我们在台州采购牛肉一斤33元,从化隆订购牛肉也是33元,但肉质有保障,渠道可追溯,很方便,也很放心。”马成说。

  据统计,目前省外化隆籍拉面店订购马元养殖场的牛肉店家数量有20余家,也成为了马元的老顾客。

  如今,马元的牛羊肉在化隆籍拉面大军中打响了品牌,来自化隆的优质牛肉也逐步走向了全国各地的拉面店。

  铆足“牛”劲儿 共同奔小康

  苦日子已去,新生活已来。在甘都镇东四村里,时常能遇见村民赶着几头牛,在路边悠闲地走着,脸上满是笑容。

  2015年东四村通过精准识别,确定马兵一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随后一系列的帮扶措施接踵而至。马兵一家人老实本分,能吃苦也肯干,关键是交通太不方便,在村“两委”及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2009年,化隆县隆元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投入运行,马兵一直跟随马元养牛,当起了饲养员,逐渐脱了贫,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在合作社上班23年了,从一个月800元的工资到现在有4500元的工资,我们家摘掉了多年的穷帽子,我还要继续乘着好政策的东风,做好自己的工作,把日子过出个新样子!”马兵对未来的生活信心十足。

  在马兵的院子里,刚装修完的新房子散发着新生活的气息。“以前,家里都是破旧的土房子,遇到下雨、下雪天全家最发愁。有一次,雨下得太大,泥水顺着墙面流下来,家人的心都悬了起来,生怕房子塌了。”马兵指着亮堂堂的新房子,激动地说:“你看现在,住进了新房子,到处宽敞明亮,国家的政策真是好。”

  近期,马兵在马元的带领下又有了新打算,“现在牛肉紧缺主要是因为牛少,更确切地说是因为母牛少。牛的生长周期相对缓慢,所以要想养牛业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母牛的数量才是关键,但目前养殖场最多能容纳200头牛,所以我寻思着将养殖场扩建一下,把更优质的牛羊肉提供给我们在外创业的拉面人。”马元抓住症结所在马上行动起来,“集中托养”规范养殖流程,“收购饲草”完善养殖链条,养殖模式逐步完善。

  如今,马兵每个月有了固定的收入,依靠养牛产业发起了“牛”财,日子也跟着“牛”了起来,他也铆足了“牛”劲儿向小康生活迈进。

  种养相结合 致富添新路

  在甘都镇东二村的田间地头,村民才胡杰站在麦田地里,长势喜人的冬小麦随风舞动。工作稳定、衣食无忧、生活无虑,才胡杰人生头一次感受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说起以前的种种不易,被农活和家务牢牢禁锢了多年的她长叹了一口气。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