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现代化养殖稳住生猪“基本盘”

时间:2021-03-16 11:37人气:来源: 河北日报

  3月9日,一辆辆满载肥猪的大货车,陆续驶离唐山龙运牧业有限公司。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养殖场内十分安静,几位身穿防护服的工人偶尔出入猪舍内部。该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近期5000多头肥猪陆续出栏,企业正在升级现代化养殖设备,做好疫情防控,积极增养补栏。

  “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业支柱性产业,猪肉价格与消费物价水平关系密切,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事关国计民生。”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肖润光表示,作为生猪养殖大市,近年来,该市坚持把生猪稳产保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生猪产业发展作为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持之以恒地做优做实生猪生产、项目建设和疫情防控,稳住了产业向好的“基本盘”。

  2020年,克服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唐山市自加压力,全市生猪产能已走出“低谷”,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全市生猪存栏278.58万头、出栏468.25万头,全市生猪产值158.2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45.7%,生猪存栏、产值均居全省首位。

  “星级管理”,让养殖产业更绿色

  一大早,唐山市丰润区金跃畜牧养殖场负责人钱跃东就来到猪舍,精心观察新出生小猪崽的生长情况。“我们安装了自动控温设备,让室内温度保持在18℃至26℃之间,还安装了自动杀菌消毒系统,保障小猪崽健康成长。”他笑着说。

  与传统猪舍“脏乱臭”的环境不同,这里随处可见定位栏、恒温设备、料塔输送等智能化养猪场的“标配”。生猪享受着“五星级”的环境待遇:实时监测、精准饲喂、智能环控等,保障环境适宜。母猪舍和产房是整个养猪场的核心区,全部安装了智能化设备。

  这是唐山市生猪养殖精细管理的样本。近年来,该市紧紧抓住国家和省级层面相继出台系列稳产保供政策的机遇,大力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持续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支持养殖场(户)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生物安全水平。

  养殖户前进一小步,后台支撑需要前进一大步。该市为了保障供给能力,着力调优产业布局。针对去年生猪产能下降的趋势,该市出台《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遵化、滦南、迁安、丰润、丰南、玉田、滦州等生猪调出大县(市、区),建设养殖基地、提升保供能力,带动全市生猪产能恢复,生猪调出大县(市、区)年出栏量将达到全市的70%以上。

  沿着金跃畜牧养殖场猪舍外的通道向北走去,两侧是绿化带、周围是试验田,最北端是沼气池和沼液池。距猪舍外一米处也闻不到异味。“猪舍全封闭,粪便处置也是全封闭。”钱跃东介绍说,封闭猪舍内装有负压异味收集设备,对生猪气味进行工业化除臭,有效过滤和杀灭空气游菌。猪尿和猪粪,通过专用管道收集,送进沼气池和沼液池,分离制作沼气、沼液和有机肥。

  “我们自己的养殖场就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链。”钱跃东兴奋地介绍说,利用粪污产生的沼气发电,养殖场每年能节省十余万元电费。不仅如此,粪污发酵产生有机肥料还可用于周边农田。新型养殖场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猪肉品质,还解决了传统养殖废弃物排放不达标的“老大难”问题。

  精细化管理,呼唤更多的科技应用。为此,唐山市利用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支持规模猪场建设完善的环保设施,努力解决生猪养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2018年以来,全市利用资金9600多万元用于生猪养殖场升级改造粪污处理设施,让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出口”、能持续。目前,全市生猪规模养殖场达到1400家,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2家。

  集约发展,推动养殖产业结构升级

  农历正月十五刚过,在丰润区杨官林镇黄家屯村荒山里,一处大型新建养殖场施工正酣。这是唐山龙源牧业责任有限公司投资近5000万元建设的集约化生猪养殖项目。“与同类项目相比,这个新场的机械设备较多,猪舍占地较少,生产效率将会更高。”项目负责人宋福君介绍说。

  “龙源牧业项目是集约化养殖项目的代表,集合了我市在先进养殖产能领域的诸多成果和经验。”丰润区农业农村局畜牧科科长姜国利介绍说,比如,猪舍采取热能管理、通风调控、远程监控、自动饲喂、集中净化等技术,能最大限度地隔绝人和病菌对养殖场的干扰。同时,猪舍采取用水循环、高温发酵、先进喷淋等技术,努力实现养殖场对外界零排放。此外,在用地、环保方面,该项目有效利用荒山,不占用耕地资源,采取装配式建筑方式,可以缩短50%以上的建设周期。全面达产后,该项目生猪年出栏规模将接近9万头。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