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时间:2021-03-10 15:53人气:来源: 黑龙江日报

  黑土地富含有机质,是“耕地中的大熊猫”,多年来一直高产丰产,但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参加全国两会的黑龙江省代表委员们认为,要实施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休耕轮作制度试点,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提质效,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持续提升耕地质量。

  种好黑土地是本分

  守好黑土地是职责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不但要有“长牙齿”的耕地保护制度,而且要有行之有效的举措。

  黑龙江省牢牢守住耕地数量红线。强化土地规划和用途管制,健全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测机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按照“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连续1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

  在黑土地保护上,黑龙江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2020年全省黑土耕地保护示范区面积达到1000万亩。大力推广实施“一翻两免”“一混两免”“全覆盖保护性耕作”等耕作模式,2019年秋,以深松深翻整地为主的“黑色越冬”耕地达1.3亿亩,玉米和水稻秸秆全量翻埋(碎混)还田面积达到5000万亩以上;2020年免耕播种1330万亩,为春季保墒、抢墒奠定了良好基础。新建高标准农田886.7万亩,累计达8116.5万亩。

  全国人大代表张子林提出,做好“黑土地”这篇大文章,包含两方面:一个是把地“种”好,这是我们的本分。“十四五”黑龙江省要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到1600亿斤新台阶,做到国家需要我们调出多少粮食就调出多少粮食,需要我们调出什么品种就调出什么品种。另一个是把地“守”好,这是我们的职责。黑龙江这块珍稀的黑土地不仅是龙江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我们将依法千方百计保护好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让黑土地在我们手里一亩都不能少。

  全国人大代表贾红涛表示,加大合村并居力度,促进更好实行农业生产现代化。合村并居,可以增加优质耕地,保障18亿亩红线。贾红涛建议,国家要大力支持合村并居工作,按照增加的耕地数量重奖合村并居的村,奖励资金全部用于搬迁户补贴。

  多管齐下加强统筹

  综合施策确保长效

  这些年来,关于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技术或模式很多,如秸秆翻混还田、浅混还田、条耕条盖、玉米大豆轮作等,不同模式适合不同土壤类型,所以保护黑土地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

  全国政协常委赵雨森认为,目前,黑土地面临着保障粮食产出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黑土地保护需要集中相关专项、统筹各项政策、持续加大投入。他建议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提升耕地质量。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设立黑土地保护建设专项,加快黑土退化治理。

  赵雨森建议,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升水土保持和防洪减灾能力。黑土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耕地灌溉率为40%左右,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一是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重点解决灌区病险、“卡脖子”及渠段渗漏等突出问题,提高灌溉水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工程换水、控灌节水、压采地下水。二是实施涝区治理工程。三是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东北地区经济欠发达,地方投资筹措压力大,应适当提高中央投资补助标准。同时,加大秸秆还田利用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一是农机购置补贴由每年15亿元增加至25亿元。二是增加深松整地补贴,每亩补贴资金20元。三是给予秸秆还田作业补贴。为调动农民还田积极性,对玉米和水稻秸秆还田,按每亩给予50%补贴标准计算,每亩分别补贴50元和20元。

  赵雨森还建议,建立休耕轮作体系,完善科学耕作制度。一是继续开展轮作试点,每亩补贴资金150元。二是小麦作为东北地区主要轮作作物,既不享受最低收购价政策,也没有生产者补贴,小麦面积严重萎缩,应将东北地区小麦纳入生产者补贴范围,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

  现代耕作技术在黑土地保护利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只有土地集中连片才有施展空间。因此,全国人大代表鞠秀芹建议,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通过完善法规细则,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发展中介组织,搭建流转服务平台;加大扶持力度,营造流转良好环境;健全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培养专业人才,保证流转形成良性循环。

  扩大保护面积

  提升科技支撑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