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青海河湟年俗中的农耕记忆

时间:2021-02-08 10:23人气:来源: 西海都市报

  进入腊月,河湟地区的汉族群众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大扫除、做年馍馍、办年货、祭祀祖先等一系列年俗活动依次展开。

  河湟地区汉族群众的年俗既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也有许多外来风俗,古老的年俗寄托着河湟地区汉族群众挥之不去的乡愁。

  青海省民俗学者朱世奎先生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关注青海民俗了,他说:“河湟地区汉族群众的年俗其实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河湟汉族的年俗受清末民国初年俗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后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移民文化的影响,青海的年俗也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

  1青海过年始于冬至

  我国很多地区都流传着“过了腊八就是年”的俗语,河湟地区汉族群众的年却是从冬至开始的。

  视冬至为年的开端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语称“冬至大如年”,古人把冬至视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是因为冬至这天,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白昼逐渐变长,所以古人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把冬至看作节气的起点。冬至节也称“亚岁”,古人的冬至庆祝活动仿效除夕,只是隆重程度稍弱。

  传说先秦君王每逢冬至均不理朝政,老百姓也可在家休养娱乐。《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先秦时期青海为古羌地,汉时,随着中原王朝经略河湟,汉族移民和汉文化才随之进入青海,随后,历朝历代都有大量汉族百姓移民青海,青海人的年从冬至开始可能是沿袭了古俗。

  腊八是年前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相传这一天是古人欢庆丰收的日子。据史书记载,中国人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很多地方的腊八粥是用大米、小米、薏米以及红枣等多种食材熬制而成,青海人腊八吃的却是麦仁饭。

  麦仁饭的历史非常悠久,青海省已故文化学者董绍宣先生在唐朝的《册府元龟》中发现了麦仁饭的记载。书中记载,唐高宗时期,中书令李敬玄率军与吐蕃交战,李敬玄大败仓皇而逃时将麦仁饭倒了一路。行军途中,将去皮的麦子和各种肉类一起煮,既能饱腹,又方便烹煮,此后,麦仁饭便在青海流传了下来。

  2青海年俗中的祭灶

  《河湟杂俎》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临近腊月二十,河湟地区的乡镇街衢会有很多小商贩一手拿着木刻套色印刷的灶神夫妇和灶马画像,一手拿着装有麦芽糖的篮子,高喊:“灶爷请上!灶马拉上!灶糖儿称上。”吸引大家购买。

  小贩出售的这些东西都是腊月二十三小年夜那天用来祭灶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这天,主人家会认真打扫锅灶,并把这些东西供奉在锅台上。中国人祭灶的习俗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

  “河湟地区汉族群众讲究‘女不祭灶,男不拜月’,这是因为害怕女子多言,会在厨房讲一些不好的事情。”朱世奎先生说。

  根据民间说法,“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就有“除陈布新、驱除晦气”的涵义。河湟地区汉族群众习惯称扫尘为扫房,每年腊月二十四当天,人们会将家里的边边角角都认真打扫一遍,连铺在炕上的毛毡都要拿到院中使劲拍打去尘。

  “旧时,老西宁人扫房非常认真,不放过一点儿积灰的地方。那时冬天没有暖气,家中的水缸特别容易结冰,扫房当天,家里人会将水缸里的冰圈取出来,做成一个非常好看的冰灯。”朱世奎先生说。

  3源自战争的独特面食

  冬至,旧时青海城镇居民喜欢吃炒酒,农村百姓喜欢吃油搅团。炒酒是用肉丁、豆腐丁、金针、木耳等熬制的,过程中因为添加适量白酒而得名。冬至后天气变冷,“酒”与“九”同音,吃炒酒是希望将数九天炒热,让冬天不那么寒冷。农村百姓吃油搅团(用清油、白面、水、椒盐等按一定比例蒸煮而成)是因为旧时秋收的农事活动要持续到冬至前后才结束,百姓吃油搅团欢庆丰收。

  腊八当天,青海人除了吃麦仁饭之外还喜欢吃腊八冰。旧时的腊八冰一般是人们到河边凿取的河冰,住河边较远的人家会将井水盛在碗盘中让其结冻,做成腊八冰。据说腊八日的冰可以治疗百疾。家人吃一些冰来年会身体健康,家畜吃一些腊八冰会六畜兴旺。人们还会根据腊八冰里气泡的形状预测来年种哪种农作物会丰收。气泡扁长种植小麦会丰收,气泡圆润种洋芋比较好……

  腊月,河湟地区汉族家家户户还会做年馍馍。青海俗谚说:“内地人的菜,青海人的馍。”在青海馍馍其实是多种面点的统称,青海人做的馍馍品类繁多,有蒸的、烙的、焜的、炸的……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