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地名管理条例》(全文细则)

时间:2022-04-23 10:18人气:来源: 中国政府网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际交往的需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护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地名包括:


(一)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二)行政区划名称;


(三)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名称;


(四)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地名称;


(五)街路巷名称;


(六)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住宅区、楼宇名称;


(七)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气象等设施名称;


(八)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其他地理实体名称。


第四条 地名管理应当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命名、更名,以及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涉及国家领土主权、安全、外交、国防等重大事项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党中央。


地名管理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


地名应当保持相对稳定。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对地名进行命名、更名。


第五条 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护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反映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尊重当地群众意愿,方便生产生活。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指导、督促、监督地名管理工作。


第七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以下称国务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名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国务院外交、公安、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林业草原、语言文字工作、新闻出版等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的地名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地名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相关地名管理工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名方案,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二章 地名的命名、更名


第九条 地名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地名的命名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含义明确、健康,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符合地理实体的实际地域、规模、性质等特征;


(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避免使用生僻字;


(四)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不以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


(五)不以外国人名、地名作地名;


(六)不以企业名称或者商标名称作地名;


(七)国内著名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全国范围内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


(八)同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内的乡、镇名称,同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名称,同一个建成区内的街路巷名称,同一个建成区内的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住宅区、楼宇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


(九)不以国内著名的自然地理实体、历史文化遗产遗址、超出本行政区域范围的地理实体名称作行政区划专名;


(十)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气象等设施名称,一般应当与所在地地名统一。


法律、行政法规对地名命名规则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 地名依法命名后,因行政区划变更、城乡建设、自然变化等原因导致地名名实不符的,应当及时更名。地名更名应当符合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


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中华历史文脉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


第十一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申请地名命名、更名应当提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包括下列材料:


(一)命名、更名的方案及理由;


(二)地理实体的位置、规模、性质等基本情况;


(三)国务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行政区划的命名、更名,应当按照《行政区划管理条例》的规定,提交风险评估报告、专家论证报告、征求社会公众等意见报告。其他地名的命名、更名,应当综合考虑社会影响、专业性、技术性以及与群众生活的密切程度等因素,组织开展综合评估、专家论证、征求意见并提交相关报告。


第十二条 批准地名命名、更名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政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