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俞文正:积“絮”力量,只为源头净水来(2)

时间:2022-03-02 10:33人气:来源: 科技日报

  然而,外国教授的工作节奏一般不会如此紧张,这样的要求让尼格尔·格雷厄姆有点儿“吃不消”。这位教授向俞文正抱怨,但俞文正反过来“激励”他:“想想你当年就差一票评上(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你要加油!”

  后来,尼格尔·格雷厄姆适应了这个节奏,并与俞文正保持合作。直到现在,俞文正在英国合作过的老师都会让他推荐适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生,因为他们“很信任俞文正”。

  俞文正这种超乎常人的自律得益于母亲的教导。

  读小学一年级时,俞文正有一次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家后,俞文正对母亲说:“妈妈,你生了个笨蛋儿子!”俞母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第二天早上5点就叫俞文正起床背书。

  “我母亲以身作则,起得比我还早。我受她的影响很大,也养成了早起、制定目标并一定要实现目标的习惯。”俞文正说,在本科期间,他就下定决心要攻读博士学位。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为提升饮用水水质贡献力量 

  环境科学,尤其是给水排水工程、饮用水净化工艺,并不是热门专业。在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俞文正已经坚持了很久。

  俞文正也经历过一段默默无闻的积累阶段。

  “硕博连读阶段,我曾有过一段郁闷期,那时长期没有成果。但我是很要强的人,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俞文正说。同行者一个接一个转行离开,曾经一起站在起跑线的同伴也放慢了节奏,只有他还在奔跑。

  坚定的信念源自内心的对科研兴趣,以及对祖国青山绿水的热爱。

  小时候,俞文正经常在河里嬉戏玩耍,家里每天喝的水也从河里来。彼时,俞文正常想,那条小河流向何方、河水是否足够干净。

  尽管上大学后他离开了家乡,但家门口的那条小河一直“流淌”在俞文正的记忆深处。

  “到武汉上大学后,我第一次看见了波澜壮阔的长江,发现长江水其实很浑浊。武汉饮用水水源主要为长江和汉江,我常想以长江为饮用水水源的自来水要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达标。离家后,我也常听说家乡患某种慢性病的人逐年增加,这是否与日常饮用水的水质有一定关联?”俞文正说。

  为了解决萦绕在心中的科学问题,俞文正上下求索,在国外也积极参与和水质相关的前沿课题研究。很多世界知名大学曾向俞文正抛来橄榄枝,但他还是选择回国,积极响应“建设青山绿水”的号召。

  俞文正认为,回国是最正确的选择。“我们国家整体的饮用水质量正在不断提高,与发达国家的水质差距正不断缩小。”俞文正介绍道,将饮用水水质与医疗健康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方向,未来他的科研工作将朝此迈进。

  “科研需要成果的激励。如果成果能为老百姓谋福利,能与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这个激励对我而言是巨大的。我要抓紧时间、努力用最少的经费做出最好的成果,并将其回馈国家。”俞文正说。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